2月14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刑事执行检察厅厅长王光月在做客“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 持续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检察实践”最高检厅长访谈时透露,2024年4月至10月,检察机关开展刑事裁判涉财产部分执行监督专项活动,监督推动执行6亿余元。
作为刑事检察全流程监督的“最后一公里”,刑事执行检察如何充分运用法治力量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持续做实可感受、能体验、得实惠的检察为民?
“我们通过加强刑事裁判涉财产部分执行监督,依法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王光月在访谈中介绍,2024年4月至10月,刑事执行检察厅组织专项活动,对2020年以来的合同诈骗、职务侵占、挪用资金、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等相关案件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核查。其间,全国检察机关共提出书面纠正意见、检察建议3500余件,监督推动执行6亿余元。
记者了解到,四川某石材有限公司及其法人代表林某某因犯非法采矿罪被判处刑罚。该案同时涉及多项财产性判项,但判决书中“其余扣押物品由扣押机关依法处置”等表述不清、处置单位不明确,导致企业多部机具被封无法投入生产。检察机关依法开展监督,通过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公安机关依法返还价值200万余元的机具,依法保障了企业的合法权益。
王光月在访谈中介绍,刑事执行检察部门还通过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促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最高检指导各地依法查办司法人员利用刑事手段插手民事经济纠纷等影响营商环境相关职务犯罪案件。例如,2024年1月至11月,浙江省检察机关查办相关司法腐败案件41人,占全年同期立案人数的40.6%。
王光月在访谈中还提到,2024年,最高检刑事执行检察厅指导各地会同司法行政机关依法简化社区矫正对象请假外出的批准程序和方式,通过会签规范性文件、建立跨区域协作机制等方式,跟进监督社区矫正机构做到既“放得出”又“管得住”。
记者了解到,北京市延庆区、河北省怀来县、赤城县三地检察机关、司法行政机关签订了《社区矫正与检察监督跨区域协作机制》,采取委托监管、异地协查、快速审批等行之有效的措施炒股配资介绍入配资,共同做好区域内社区矫正对象监督管理及教育帮扶工作,助推社区矫正对象回归社会,预防再犯罪,服务保障京津冀协同发展。